快盈app下载 - 快盈app下载app
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(记者 刘玥晴)“今天的演出很有台湾特色,感受到了中秋团圆的氛围,更加期待在北京的学习生活。”在25日举办的“两岸一家·同心圆梦”2023在京台湾新生中秋联谊活动间隙,正准备演出的清华大学台生杨子霈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。
当天,该活动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举行。来自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110余名台湾新生共迎中秋佳节。
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柴剑平在致辞中表示,欢迎台湾新生来北京求学,愿大家学有所成,也盼望两岸青年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,树立对信仰和价值的追求,为两岸和平发展贡献力量。这次中秋联谊活动,不仅是喜迎中秋的聚会,更是一次从心底感悟两岸情谊的机会、一段充满温馨和友爱的时光。
联谊会上,两岸师生联袂登台,歌曲合唱《阿里山的姑娘》、民乐演奏《渔舟唱晚》、诗朗诵、街舞、汉服走秀等节目收获阵阵掌声。
“看着台湾新生们充满朝气的面孔,蛮感动的。”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台湾教师刘志一表示,“希望他们多交流、多感受、多融入,在北京实现自身理想。”
中国政法大学台生涂福元告诉记者,两岸流传着相同的中秋故事,但庆祝方式略有不同,除吃月饼外,台湾还有吃烤肉和柚子的习俗,“通过今天的活动认识了很多新朋友,大家今年都在北京过中秋,已经约好要一起吃烧烤”。
酷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台生林松泉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,刚在北京生活一个月,对这里充满好奇。“打算利用中秋假期到故宫博物院参观。”他笑言,“期待学成之后能为大陆的历史文化保护出一份力。”(完) 【编辑:叶攀】
9月24日上午,萧山瓜沥文体中心,孙培原以9.840分摘得杭州亚运会武术男子长拳冠军,实现亚运会三连冠。整套动作时长不过1分40秒左右,背后却是孙培原近5年来的坚持和努力,用他的话说,“金牌是对坚持最好的诠释。”
昨天下午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,孙培原说他不是一个情绪容易激动、兴奋的人,夺冠带来的兴奋劲很快就过去了。谈及仁川、雅加达和杭州三届亚运会金牌,孙培原说每一枚金牌都格外珍惜,但每一枚意义又不相同。
赛前一晚早早休息 夺冠后想多陪家人
按照赛程,男子长拳比赛时间为9月24日上午9点,孙培原头天晚上定了5点50分的闹钟。23日晚上的开幕式,孙培原没有参加,他在运动员村散了散步就早早休息了,“村里布置很温馨,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,也是一种文化和自信的输出。”
第二天一早,孙培原准时起床,吃过早饭后就和教练冯静坤一起乘坐大巴前往萧山瓜沥文体中心。参加男子长拳比赛的有14名选手,孙培原排在第10个出场。9点41分,孙培原精神抖擞地站到比赛场地,行礼后从容开始了展示。
长拳项目潇洒飘逸,自幼习武的孙培原习练起来更是行云流水、刚柔并济,兼具力量感和美感。“武术是讲究精气神的。”孙培原说,动作环节通过刻苦训练可以达到一定高度,但要做到形神兼具却并不容易。最终,孙培原得到9.840分的全场最高分,“这是我从亚运会集训以来,打出的最完美的一套拳法。”
本届亚运会,包括印度尼西亚、日本、印度等国选手都有不错的表现。只是跟孙培原相比,无论是稳定性还是演示上都有一定差距。孙培原表示,武术毕竟传承了上千年,有它的文化底蕴在其中,并不是那么好模仿的。
最后一名选手马尔韦洛结束比赛后,坐在场边的孙培原长舒一口气,但表情并没有太多变化,“雅加达亚运会,我们俩就是第一名、第二名。这一次其实还好,没有上一次那么紧张,我对自己的技术还是非常有底气的。”
孙培原的这套动作时长不过1分40秒左右,背后却是近5年的坚持和努力。“备战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,到了赛场上告诉自己,一定要顶住。”亚运会选拔赛前,孙培原一度脚部受伤,但他并没有放弃,“金牌是对坚持最好的诠释,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
接受新京报专访时,孙培原早已从夺金的兴奋中平静下来,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容易激动的人,夺冠带来的兴奋劲很快就过去了。不过赛后新闻发布会上,孙培原有那么一刻仍有点小激动。被问及接下来的安排时,孙培原会先好好放松下,陪陪家人和孩子。
其实在孙培原比赛时,妻子和孩子就在现场。上个月接受新京报专访时,孙培原曾透露,家人好不容易买到了几张门票,届时会来杭州看比赛,这也是他的一大动力。但夺冠后,孙培原忙着各种活动和采访,并没有多少时间陪陪家人。
三次夺冠意义不同 未来继续推广武术
雅加达亚运会后,孙培原以为那是他运动生涯的顶点了,从未想过还有机会再参加一次亚运会。“这次(亚运会)等于是坚持了5年,其实当时没想这么远,就一步一步走过来,特别想在家门口再战一场,继续为国争光。”
2021年陕西全运会后,孙培原进入休整状态,没有参加任何比赛。去年3月,新一届武术国家集训队刚刚组建时,休整大半年的孙培原选择复出,他当时想着只要再坚持半年左右就可以了,但没想到杭州亚运会推迟了一年举行。“感觉一直在备战。”聊起这次备战背后的故事,孙培原笑着说这一下又多拖了一年,只能咬牙继续付出。
今年6月20日,孙培原以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亚运会参赛资格,“当时感觉还是比较幸运,也挺珍惜这一次比赛。”
努力没有被辜负。继仁川、雅加达之后,孙培原拿到生涯第三枚亚运会金牌,他说每一枚都格外珍惜,但这一枚意义却又不同。2014年第一次参加亚运会时,孙培原那会儿正年轻,完全没有思想包袱,上去就是冲,是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。
到了2018年雅加达,孙培原背上了一些包袱,并不是他对自己的实力有所怀疑,而是担心万一拿不下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金该怎么办。“现在仔细想想,更多的是外界因素,首金毕竟是值得荣耀一辈子的事情,关注度太高了。我不是在意自己的感受,就怕万一出现点意外,把中国代表团这个首金丢了。”好在,孙培原把控力不错,自始至终压制着情绪,最终顺利拿到首金。
来到杭州,孙培原心境上又有了变化,不过更多的是坦然和平静。虽然备战过程非常不容易,身体也出现过小状况,孙培原还是很享受在场上的这种感觉。“进场时听到观众山呼海啸般的助威声,感觉房顶都被掀翻了。教练在场下紧张得不得了,但真的是很享受,心里特别有底气,当时就感觉这枚金牌稳了。”
聊到未来,孙培原说当下自媒体发展迅速,他也希望有机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更好地传播、推广中国武术,“竞技武术相对门槛还是高一些,但我们可以通过编排类似武术操这样的形式,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感受、接受大众武术的魅力。”
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【编辑:叶攀】
- 上一篇:众小将露锋芒 中国滑板“起飞”
- 下一篇:北京企业招用三类青年群体可享补贴